??? 曹劌論戰
《左傳》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又何間焉(__________)
(2)必以信(_________)
(3)彼竭我盈(_____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鄉人和曹劌的對話反映了曹劌對統治者“鄙”的了解和對戰爭已有深遠的考慮,肯定了“請見”的必要性。
B.在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中,面對“何以戰”的問題,魯莊公接連做出的三個回答都得到了曹劌的肯定。
C.“將鼓之”“將馳之”表現了魯莊公在作戰中不觀察敵情、急躁冒進的特點,反襯了曹劌的沉著、冷靜。
D.曹劌認為取信于民是戰爭取勝的先決條件,而戰場上抓住時機是戰爭取勝的關鍵,這些都表現出他的“遠謀”。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國文學作品絢爛多姿。楚辭之美,美在文字沉郁,感情激奮,讀之可養志;漢賦之美,美在文字汪洋,規模宏大,讀之可陶情;唐詩之美,美在文字剛柔并濟,氣象萬千,讀之可立魂;宋詞之美,美在文字清麗,大美天成,讀之可洗心;元曲之美,美在文宇激越搖曳多姿,讀之可通靈;明清小說之美,美在文字典雅,描世間百態,讀之可啟智。
(1)請用一句話概括以上內容,不超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體現在民風民俗、對聯、音樂、建筑、書法藝術等領域。請根據材料,選擇你熟悉的內容,仿照材料中畫線句的句式,寫一句話,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那些父母性格溫和、情緒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強,抗挫折能力更突出。(刪除“在”和“身上”)
B.當下,祖輩與孫輩一起生活,并承擔撫養教育孫輩的全部責任甚至主要責任的隔代撫養模式,正成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將“全部”和“主要”互換位置)
C.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越來越多的居民理解和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很多人主動幫助宣傳、排查、提供信息。(將“理解”與“支持”調換位置)
D.繁忙的城市,需要適度的“睡眠”。我們在追求城市繁華的同時,也要減輕不必要的喧囂,避免片面追求“不夜城”而忽視“寧靜”對人居環境的重要性。(“減輕”和“喧囂”搭配不當,“減輕”改為“減少”)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一旦腳踩堅實的大地,藝術的熱力將噴薄而出。
B.現在,鞠躬禮已經成了向人致意、表示尊敬、謝意、致歉等方面的常用禮節。
C.我們對于學問不可缺少追根溯源的精神,對于知識不可缺乏不求甚解的精神。
D.就在這短短十二個回合的激烈交鋒中,拳臺上一片血肉模糊,讓人目不忍睹。
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zāng wù(_______)由兩個勝利者均分。
(2)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去xuàn? yào(________)一下他的新衣服。
(3)他本是個整天跑野馬的孩子,從早到晚關在家里,難受得屁股下rú zuò zhēn zhān(________),身上像芒刺在背。
(4)有些人有一種錯覺,似乎優雅風度就是jiǎo róu zào zuò(________),是出于無聊,是附庸風雅,是毫無意義的扭捏作態。
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
(1)濁酒一杯家萬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2)李商隱《無題》中被人們用來贊美無私奉獻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4)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賣炭翁》)
(5)請把崔顥的《黃鶴樓》默寫完整。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