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西游記》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的部分文字,回答下面問題。
那大圣飄飄蕩蕩,左沉不能落地,右墜不得存身。就如旋風翻敗葉,流水淌殘花。滾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雙手抱住一塊峰石。定性良久,仔細觀看,卻才認得是小須彌山。大圣長嘆一聲道:“好厲害的婦人!怎么就把老孫送到這里來了?我當年曾記得在此處告求靈吉菩薩降黃風怪救我師父。……”
1.孫悟空所說的“好厲害的婦人”是誰?
2.此次靈吉菩薩是如何幫助孫悟空的?一調芭蕉扇的結果如何?
請根據你的閱讀積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讀現代作家(1)____的代表作《駱駝祥子》,我們感受到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對底層勞動人民生存現狀的關注和同情。埃德加·斯諾的《(2)___》始終是許多國家的暢銷書,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研究中國革命史,了解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清代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描繪了一幅士林的“群丑圖”,如書中的(3)____,被吹捧為能作“天地間之至文”,竟連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是誰都不知道。《簡?愛》以第一人稱敘述,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一個謙謹、堅強而有獨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在(4)____國文學畫廊中獨樹一幟。少年正是讀書時,讓我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廣泛涉獵,暢游書海,讀更多的好書。
綜合性學習
近年來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某班將開展以“津城換新顏”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一位同學為活動搜集了四則材料。請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題。
(材料一)為了讓津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麗,天津市把深入推進“城市亮化工程”作為市容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進一步完善城市照明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為街區、道路增設了功能性照明設施,優化了廣場、橋梁、臨街建筑的景觀性照明。
(材料二)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更潔凈、衛生,天津市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生活垃圾的清運管理工作,對城區老舊公廁集中進行了改造提升,還加大了封閉市場建設、道路保潔維護、排水系統修繕等工作的落實力度,進一步推動了城市凈化進程。
(材料三)2018年,天津市進一步強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過加大有機蔬菜基地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體系、創建“明廚亮灶”餐飲示范單位等措施,保證了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
天津城市綠化情況統計表
時間 | 綠地率(百分比) | 人均綠地面積(平萬米) |
2015年 | 33 | 10 |
2016年 | 35 | 12.2 |
2017年 | 39 | 15.6 |
1.上面四則材料中與“津城換新顏”這個主題無關的一則是______。
2.根據上面相關材料,概括天津往市容建設過程中,做了哪些方向的工作。
閱讀《母親的刺繡時光》一文,回答下列小題。
母親的刺繡時光
宮佳
①母親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一針一線,在她靈巧的手里,會變化出生動形象的圖樣。母親不懂什么叫刺繡藝術,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務,捏起銀針在變化無窮的圖樣里詮釋著勤勞。
②刺繡又稱女紅①,是閨閣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唐代羅隱有詩曰:“一片絲羅輕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勞。”講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纖纖玉指做手工刺繡的場景。可惜到了我這一代,我并沒有繼承母親的刺繡手藝。小時候,我常見母親的銀針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麗的圖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繡出來的小動物、小花朵,裝點著我們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點,母親就說,女孩子要學習女紅,一個不會針線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話的。可愚笨的我并沒有遺傳母親的心靈手巧。我捏起銀針笨拙地如同握著一個大棒槌,不是讓銀針刺破了手,就是針腳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可寫幾篇字,也不握這銀針,我就不是握銀針的料。
④母親也不勉強我,銀針在穿梭,流年在變幻。
⑤結了婚,每次回母親家,我總看到母親在捏著銀針刺繡,母親老了,戴著老花鏡執著地繡出一花一葉。我常常對母親發牢騷,閑著沒事出去遛遛彎,天天和這些針線較什么勁?享享清福多好?母親說,你不懂。我有點惱火,現在,誰還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場什么樣的衣服沒有?母親頭都沒抬,繼續她的刺繡時光。
⑥后來,我去外地謀生,母親默默地遞給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墊,母親說,丫頭,遇到鬧心的事就做做女紅,忙活著,煩心事就沒影了。
⑦我接過那一摞鞋勢,看下去,有一雙鞋墊赫然繡著四個字“一路平安”,還有一雙鞋墊繡著“萬事如意”。忽然感覺鼻尖酸酸的,母親把她對我的祝福繡在一針一線中,伴我走過萬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親,刺繡是她的一個愛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繡品,是母親用心在歌唱。母親把內心深處對生活的理解融入千變萬化的刺繡中,一針線里,繡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陰。
⑧遠離家鄉的,磕磕碰碰,母親的繡品卻在我心中生了根。終于,我拿起了筆,拾掇起荒廢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愛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潤了精致,活色生香起來,即便是面對驚濤駭浪,也如母親一樣內心沉穩。雖然,我到如今也不會像母親一樣靜坐一隅,在花花綠綠的針線里繡出種種鮮活,可我卻以筆代銀針,以墨代絲線,一筆一劃里寫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畫卷。我又何嘗不是在刺繡自己的時光呢?
⑨刺繡時光,是兩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勞日子里,我們的內心柔軟,眼界遼闊;風風雨雨中,有愛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歡喜,即便是身處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歡樂的浪花。
(選自《中山日報》,有刪改)
(注釋)①女紅(gōng):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圍繞刺繡,“我”和母親之間發生了哪些事情?請結合文章②~⑦段的內容概括。
人生階段 | 小時候 | 稍微大一點 | 結了婚 | 后來去謀生 |
主要事件 | “我”常見母親忙活刺繡, 繡品裝點我們的生活 | (1)? | (2)??? | (3)?? |
2.結合語境,品析第⑤段畫線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結了婚,每次回母親家,我總看到母親在捏著銀針刺繡,母親老了,戴著老花鏡執著地繡出一花一葉。
3.聯系全文,分析“刺繡時光”的含義。
4.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羅隱的詩句,只是為了突出母親刺繡技藝的靈動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著母親送的一摞鞋墊,感受到對去外地謀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親的繡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開始拿起銀針,靜坐一角,繡出畫卷。
D.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領悟到刺繡是母親的愛好,那些精美的繡品是母親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者拾取變幻流年中的點點滴滴,于敘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議論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況①守時,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燼,遺火③者,一吏也。火熄,況守出坐礫④場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歸舍,亟⑤自草奏,一力歸罪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當死,況守嘆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奏上,罪止罰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無怨。使以今人處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況肯代人受過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節選自《智囊》)
(注釋)①況:況鐘,字伯律,南昌人,時任蘇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遺火:因失職造成火災。④礫: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趕快。⑥周旋:這里是對待的意思。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呼吏痛杖一百??????????????? 杖:
(2)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 欲: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
3.選文結尾評論說“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況鐘的“不可及”之“品”體現在哪里?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請將下列詩文語句補充完整。
(1)采菊東籬下,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飲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3)________________,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4)國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5)濁酒一杯家萬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
(6)________________,不亦說乎?(《論語》)
(7)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了天地萬物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詩人用樂觀的精神看待社會人生的形象寫照。